查看原文
其他

川师大的悲剧, 请不要怪罪于自闭症

美国小丫丫 小丫丫自闭症 2023-12-30

感谢微信公众号,大米和小米的努力,纠正了新京报的错误。 在新京报的原报道中,川师大学生残忍的杀死同学后,家属称该学生曾经患有自闭症。 正像大米和小米公众号指出的,原文中, 宣称自闭症高发期实在7-19岁是极其荒谬的。 晚上和几个朋友聊到这个事, 也说新京报还是比较负责任的撤销了该报道中关于自闭症的话题。 可是, 这种不经调查, 不明实情的报道已经发生, 今后或许还会发生。


恶劣的影响已经造成了,各个网站, 包括搜狐,凤凰网等等都在转载。 从原文的报道中,不明真相的人们,很容易将残忍的凶手和自闭症联系起来----我觉得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对自闭症患者最大的误解之一了 似乎我们这些自闭症患者,都是一个个都罪恶的个体。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即便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也一个个成为潜在的杀人凶手。

自闭症是一种生理性疾病,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障碍和刻板的行为动作和思维方式,许多还有交流的障碍。发病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但是,普遍认为和基因有关, 也与环境有些关联。 他们往往在2-3岁就可以被诊断出来,而不是原文所说的7-19岁才爆发。 由于自闭症的机制复杂,教育困难,有许多的不可知性,造成许多的误解。

 一个说法是,自闭症的孩子没有同情心。的确,自闭症患者不太能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以及暗示性语言。他们在社交上也很天真,而且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但是,和正常人相比,他们往往更加诚实,不会恣意妄为,更加正直。  他们的世界里,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不像我们这个社会里, 黑白颠倒,尔虞我诈。 他们也会有强烈的融入社会的欲望,具有非常强烈的同情心。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法不那么传统, 不那么委婉,不那么容易让人理解。

另一种说法是,自闭症的患者有时候具有侵略性。这是事实,可是,这经常发生在他们遭遇挫折,或者感觉极度压抑的时候。 而且,他们的侵略性往往针对的是自己,在极少的情况下才会针对他人。 很难想象,一个自闭症患者会像川师大那位同学一样,非常周密的, 先去买把刀,还把受害者专门叫到学习室,精心地去策划这个谋杀行为。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比正常的孩子更具有犯罪倾向。 恰恰相反,自闭症患者在各种场合更容易受到所谓“正常”人的欺负,他们更容易成为罪犯攻击的目标。 在学校里, 他们也更容易被“正常”的孩子所嘲笑和欺凌, 却没有能力或者不去反抗。 我们看过许多的报道,家长联名写信给学校,要求驱逐自闭症儿童出校园。 虽然这个驱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是, 从来没有听说这些被驱逐的孩子去反抗。 我知道的一个13岁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干预下, 能够自己坐一个半小时的车去学校上课,但是,父母最后却不得不让孩子退学。 原因就是,“正常”的同学欺负他,甚至怂恿他去违反校规校纪。


从新京报的原文中, 我们找不到任何断定凶手就是自闭症患者的蛛丝马迹,原文中对自闭症的描述和判定也都是错误的。 不管川师大那位同学的亲属是出于何种原因去宣称自己的孩子得过自闭症,也不管原文记者是如何的无知而妄下结论,当悲剧发生的时候, 人们总是很容易的去找一些简单的借口, 以此来逃避责任。 找到这么一个容易的借口, 就可以不去追究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这既对不起死者, 也是对未来的一种不负责任。

据说,川师大的校园悲剧已经发生了半个多月了。我们今天及至今后将一直为那年轻的受害者而祈祷,为受害的两个家庭而祈祷。希望这个事件是普及自闭症以及其他疾病的契机, 而不是用来消费悲剧,消费他人痛苦。 社会本来就对自闭症群体不了解,不接纳,不包容,而对该悲剧的不负责任的报道将会进一步加深对自闭症群体的误解,让自闭症群体苦苦挣扎与社会之外。



小丫丫自闭症项目,是由几位旅美学者成立的公益组织,目的是在中国和北美华裔社区传播对自闭症儿童的科学干预方式。

本公众号文章大多数均为作者原创或翻译,并授权发表于“小丫丫自闭症”公众号。欢迎个人转发。媒体或其他微信公众号,请给我们留言或发信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